在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深度文库
在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

大家好!今天能与各位齐聚一堂,共话营商环境优化之道,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我倍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当然了,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经济活力的源泉,更是一座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的核心密码。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雨露,能让企业茁壮成长;而滞后的营商环境则像荆棘藩篱,会阻碍市场活力迸发。

近年来, **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长效机制为保障,从政务服务、市场环境、要素保障、法治支撑、人文关怀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既破解当下痛点堵点,也筑牢长远发展根基。今天,我结合工作实践与思考,与大家作一交流,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政务服务提效,让企业办事少跑腿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 “第一窗口”,企业办事的便捷度、顺畅度,直接影响着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我们始终秉持“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的理念,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升级,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

(一)流程再造减环节。 打破部门壁垒、数据孤岛和层级限制,对涉企审批事项进行全链条梳理、全流程优化。按照 “能减则减、能合则合、能并则并”的原则,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要件、合并重复的办理环节、压缩冗余的办理流程,将多个部门分头办理的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变“企业跑多门”为“部门协同办”。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让企业无需再面对多个窗口、重复提交材料,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同时,全面梳理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标准、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让企业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杜绝“隐性门槛”和“弹性标准”。

(二)数字赋能提效率。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涉企服务事项 “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打通各部门数据接口,实现身份信息、工商注册、资质证明等高频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复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优化线上办事界面,简化填报流程,提供智能引导、在线咨询、材料预审等服务,降低企业线上办事门槛。针对部分复杂事项,推行“线上预约+线下帮办”模式,配备专业帮办人员,为企业提供全程指导、代办服务,解决企业“不会办、办不好”的难题。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办事数据进行分析,精准识别办事堵点,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三)主动服务暖人心。 建立常态化政企对接机制,变 “企业上门求助”为“干部主动上门”。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线上问卷等方式,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针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专班服务,从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到投产运营,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开展“政策上门”服务,组建政策宣讲专班,深入企业解读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要点、用足用好政策红利,让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落地生根。

二、市场环境提质,让企业竞争有底气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良好的市场环境能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我们始终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着力破除各类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秩序,让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土壤中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一)破除准入壁垒。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新业态、新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给予充分发展空间,不设门槛、不搞歧视,鼓励创新探索。优化投资审批流程,简化备案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市场准入权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同时,加强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准入中的不当行为,保障市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