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艺术家朋友们,同志们: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在春潮涌动、万象更新的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召开2025年度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文联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文艺发展形势,部署安排2025年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精品力作赋能县域文化繁荣,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我县文艺事业守正创新、硕果盈枝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文联的精心指导下,县文联团结带领各文艺家协会、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以载道、艺以弘德”为己任,在时代浪潮中捕捉创作灵感,在乡土大地中汲取文化养分,交出了一份兼具思想厚度、艺术精度与情感温度的“文艺答卷”。一年来,我们收获了“三个显著提升”:一是主题创作质量显著提升,12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文艺奖项,3件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展演;二是文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古镇文脉”“水乡墨韵”等活动成为区域性文化名片;三是文艺惠民实效显著提升,开展“文艺轻骑兵”下乡活动46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体文艺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在此,我代表县文联,向辛勤耕耘在文艺战线上的各位艺术家朋友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回望耕耘路 , 2024年文艺事业在守正创新中绽放芳华
2024年,我们始终锚定“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目标,在创作实践中坚守正道,在传承发展中开拓创新,推动全县文艺事业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以主题创作立心铸魂,让文艺作品彰显时代风骨。 紧扣时代脉搏,聚焦重大节点,组织开展“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系列创作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用笔墨光影定格时代变迁。在红色题材创作中,县作协组织骨干作家深入革命老区采风,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烽火中的 * 》,生动再现我县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该书入选省“红色文艺精品库”;县美协、书协联合举办“红色印记”书画展,展出作品120幅,其中《破晓》《薪火相传》等15幅作品被市博物馆收藏。在乡村振兴题材创作中,启动“乡村振兴百幅画卷”工程,组织美术家深入20个特色村落写生,创作水彩画《稻浪里的歌》、油画《民宿新貌》等作品,举办专题展览3场,让乡村之美通过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在生态保护题材创作中,县摄协开展“绿水青山看 * ”摄影大赛,征集作品2300余幅,精选100幅优秀作品编纂成册,其中《运河晨雾》获全国生态摄影大赛铜奖,生动诠释了我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
(二)以品牌活动聚气凝心,让文艺舞台展现县域魅力。 坚持“品牌化运作、特色化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艺活动品牌。一是“古镇文脉”系列活动持续深耕,举办“古镇诗词大会”,吸引周边3市8县的200余名诗词爱好者参赛,评选优秀诗词作品50首,编纂《古镇诗钞》;开展“非遗进古镇”展演,组织剪纸、竹编、评弹等12项非遗项目集中展示,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让千年文脉在活态传承中焕发生机。二是“水乡墨韵”书画交流活动不断升级,承办“长三角水乡书画邀请展”,汇聚沪苏浙皖四地100位书画名家作品,开展笔会交流4场,推动县域文艺与长三角地区深度融合;举办“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发现培养青年书法人才26名,其中3人加入省书协。三是“百姓戏台”惠民活动深入人心,组织戏曲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组建“文艺轻骑兵”队伍,深入乡镇、社区、校园开展“戏曲进校园”“音乐会下乡”等活动,全年演出46场,其中新编越剧《状元桥的故事》巡演12场,用本土题材讲述百姓故事,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三)以人才培育固本强基,让文艺队伍焕发新生活力。 坚持“引育并举、梯次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青年文艺人才孵化计划”,选拔30名青年文艺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聘请7名省市名家担任导师,开展“一对一”辅导;举办文学创作、摄影摄像、舞蹈编排等培训班12期,培训文艺爱好者800余人次。二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设立“青年文艺创作基金”,资助15个青年创作项目,其中青年作家李 * 的短篇小说集《河埠头的时光》由省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市文学奖新人奖;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展演活动32人次,其中舞蹈家协会的《水乡伞舞》参加全国民间舞蹈展演,获得专家高度评价。三是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升级县文联创作基地,新增书法、美术、摄影等专业工作室6个;在乡镇(街道)设立“文艺之家”18个,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交流平台,全年吸纳新会员120名,全县文艺工作者总数达1800余人,形成“老中青”梯次衔接的人才格局。
(四)以惠民服务扎根基层,让文艺温暖浸润百姓心田。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文艺惠民,组织各文艺家协会与20个行政村、10所中小学结对,开展“书法进课堂”“摄影进乡村”等定向服务,为乡村学校捐赠书画教材300套,为村民免费拍摄全家福2000余张。二是关注特殊群体需求,走进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文艺送温暖”活动,为老人表演戏曲、赠送书画作品,为特殊儿童开设手工、绘画兴趣班,用文艺的温度传递社会关爱。三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指导15个村打造“文化墙”“诗词长廊”,创作接地气、有温度的壁画作品300余幅;协助乡镇举办“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乡村春晚”等活动,培养农村文艺骨干150名,让农民群众从“文艺观众”变为“文艺主角”。
二、正视新挑战 , 在时代变革中明晰文艺发展的坐标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