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门抽出时间,召开这场助推“百千万工程”的挂职干部交流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一段时期以来扎根、服务基层的实践感悟,交流经验体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激发干事创业的更大热情。刚才,两个场次的座谈交流都非常充分,气氛热烈而务实。来自省纵向帮扶单位、 市直单位和县直单位下沉乡镇的各位挂职干部,都结合各自岗位和工作实际,谈了很多发自肺腑的体会,分享了许多鲜活的一线故事,也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我仔细听了,很受触动,也很受启发。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大家对X这片土地的真情投入,对“百千万工程”这项事业的倾力奉献,展现了“把挂职当任职、把异地当故乡”的责任担当与实干精神。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也代表县委组织部,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X发展付出智慧与汗水的挂职干部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在从“打基础”向“提质量”攻坚突破、力争“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阶段。县委对挂职干部队伍寄予厚望,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发挥独特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下一步工作的需要,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提升站位,在服务大局中把准“位”与“责”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我们这样的地区来说,这更是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投身这项工程的挂职干部,首要的就是从思想和站位上找准自己的坐标,深刻理解我们所肩负的使命。
(一)要深刻把握“国之大者”与“县之要事”的统一性。 我们的工作,看似具体而微,但每一项都连着全省全市的大局,都关乎长远发展的根基。省委部署“百千万工程”,是着眼全省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国之大者”;而聚焦典型镇村培育、风貌提升、产业培育、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就是我们的“县之要事”。大家要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促进地区发展的实践中来,深刻认识到做好挂职岗位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国之大者”添砖加瓦。这种统一性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大局,找准本职工作与服务全局的结合点,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经常思考,我们的工作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否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否有利于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方向、更有价值。
(二)要深刻理解“外来经验”与“本土实际”的辩证性。 挂职干部,特别是来自省里、市等先进地区的同志,带来的不仅是资源,更有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路和成熟的经验,这是宝贵的“他山之石”。但经验的移植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有独特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外来经验”与“本土实际”的辩证关系。要善于将先进的理念、方法、模式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推动经验“本土化”,使其真正在X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深入调研,了解“水土”,弄清哪些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哪些需要改造优化,哪些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切忌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也不能因为强调特殊性而排斥先进经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和创新。
(三)要深刻领会“外力帮扶”与“内生动力”的互动性。 “百千万工程”强调激发内生动力是根本。挂职干部作为外部注入的重要力量,其价值不仅在于直接带来多少资源、项目,更在于如何通过我们的工作,催化、激发、增强当地的内生发展动力。这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外力帮扶是重要的助推器,但可持续发展最终要靠自身肌体的“造血”功能。因此,在工作中,要注重“授人以渔”,不仅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更要注重传授方法、培养队伍、建立机制,留下带不走的“财富”。要帮助基层干部提升谋划发展、推动落实的能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家园建设,形成“内力”与“外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要杜绝“替代”思维,多做“启发”“引导”“赋能”的工作,让外部助力真正转化为内在持久的活力。
(四)要深刻体悟“挂职锻炼”与“人生历练”的共生性。 组织上选派干部挂职,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途径。对大家个人而言,这更是一段极为宝贵的人生经历。基层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真正的老师。离开相对熟悉的环境,到基层一线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这本身就是对大家能力、素质、意志的全面考验和深度锤炼。希望大家珍惜这段时光,真正沉下心来,以“主人翁”的姿态,而非“旁观者”或“过客”的心态投入工作。要把遇到的困难当作磨刀石,把承担的任务当作练兵场,在推动X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这段经历所带来的视野拓宽、能力提升和意志磨练,将是大家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挂职期有限,但历练带来的成长是无限的。
二、发挥优势,履职尽责,在推动发展中统筹“点”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