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5篇)

2025年8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5篇)-深度文库
2025年8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5篇)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目录

1.

2.

3.

4.

5.

初做秘书三悟

一年前,我从办公室人事科调到秘书科工作。随着对秘书这个岗位慢慢由陌生变得熟悉,我从中也得出了一些感悟。

一、敬畏心是从事秘书工作的前提

人有敬畏心,才会行有所止。秘书工作者在领导身边,承担着沟通内外、综合协调等职责,更需心怀一颗敬畏心。当秘书,必须敬畏各项规章制度,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严格遵循,来不得半点随意和“想当然”。记得我刚到秘书科,就赶上一年一度人代会召开,领导安排我负责会议材料的排版打印。我心想这还不简单,二话不说便干起来。因为文件是各个部门汇总上来的,格式都已经调得差不多了,我简单扫了一眼,感觉没什么问题便全部打印出来。当我把文件送到领导手上时,领导皱了皱眉头:“你是全部按照规范格式弄的吗?”我心虚地应了声“是的”。领导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重新对照标准检查一遍再告诉我。”不检查不知道,相比于其他同事的“严丝合缝”,自己所负责的文件在字体、字号、间距上没有一处是对的。那天所有的既定安排都因为我的失误被打乱了,领导虽然没有批评我,但也指出如果真的把这个文件发下去,参会的代表会认为办公室连公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懂,给单位形象造成损害。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感受到秘书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作为秘书,还要敬畏组织,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一文中谈到,“秘书的活动面比舞台上的配角更窄,它没有台词,没有亮相机会。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正确对待名利荣辱,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深化自身的修养”。当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必须自觉把组织利益放在前面,甘于默默奉献,甘当无名英雄。从事秘书工作,如果怀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事事都想“回报”,要求“更多的好处”,一定会破坏规则的公平性,损害集体利益。

秘书工作者更要时刻敬畏组织赋予自己的使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将这份敬畏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坚持“把职业当事业”,从小事做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信任,赢得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二、同理心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关键

同理心,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我很认同一位企业家说过的一句话:“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就是看他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能否把你的世界变成我的世界。”

秘书工作同样如此。好的秘书,首先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举例来说,收发公文是秘书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处理过程中,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二传手”,一种是“存储器”。前者是签收登记,一送了之;后者是细致分类,准确掌握。

记得自己刚走上秘书岗位时,就是一个地道的“二传手”,给领导送文件通常是放下就走。有一次,我去送一个会议通知,正准备转身离开时,领导叫住了我:“我还有事来不及看了,你说一下这是什么通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我竟愣在那里,脑子一片空白。领导见我如此,只得摆手让我出去。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我脸上火辣辣的,心想自己太不用心了,连这种问题居然都回答不上来。

事情虽小,反映的却是我“不走心”的工作态度。从此以后,凡是交给领导的不涉密的文件,我拿到后都会浏览一遍,牢牢记下其中的重点内容再呈送上去。后来我逐渐养成了习惯,遇事总想如果我是领导会怎么办、怎么说,从而提醒自己考虑到每一处细节,努力做到遇事不乱、处事不慌。做好秘书工作,还要站在同事的角度处理问题。比如,当领导就某一事项作出批示时,我会把自己设想成当事的同事,从对方的视角去理解领导意图,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请示领导。这样一方面能把领导的指示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杜绝偏差;一方面也能帮助同事准确地领会要求,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责任心是做精秘书工作的保证

高度负责是干事创业的起码态度。秘书工作无小事,出了事都是大事。当工作遇到疑惑时要避免“浅尝辄止”“懵懵懂懂”,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起草和校对文稿时要“一步三回头”,杜绝细节纰漏和低级错误;随同领导调研时切忌走马观花,而要跟上领导思路,抓住重要细节,随时记录整理。

好学才能上进。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学习中央精神、掌握党的政策、关注时政信息作为“规定动作”。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及时掌握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工作动态,了解最新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秘书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本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管好言行,加强自我约束,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净化朋友圈,抵制不正之风,以自身的良好品行维护好单位的形象和权威。

电话通知有学问

筹备会议时,电话通知各部门参会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常规工作。初当秘书时,我认为这个任务比较简单,只需原原本本传达会议通知,讲清时间、地点即可。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我发现要做好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还真不容易。这里通过几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事前:了解清楚很重要

某次召开重大活动筹备会议,涉及卫生、安全、宣传等部门。当电话联系到某部门时,对方工作人员为准确通知到位,询问我本次活动需要其部门参与的具体事项有哪些。我愣了一下,因为本次活动方案由某单位牵头制定,我手头并没有准备,只好让对方再与牵头单位联系。

这件事虽然顺利解决了,但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办公室工作不能有半点疏忽,会前通知更不能模棱两可、稀里糊涂,否则就会影响会议效果。从这以后,每次电话通知前,我都要认真阅读会议方案和会议材料,特别是重点任务、重点对象、注意事项等,了解清楚会议的每一个环节,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预演会议流程。正式电话通知前,我会在本子上罗列出会议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确保了然于胸。

二、事中:一个部门也不能少

某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按要求设了分会场,与会部门达三十多个。会议按时开始后,有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却还没有签到。我赶紧联系其办公室人员,对方答复之前并没有收到会议通知。我这才回忆起来,昨天给他们打过电话,但没人接听,后来我外出办事,一忙就忘了再次打电话过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