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分管领域工作被通报后的表态发言

副县长分管领域工作被通报后的表态发言-深度文库
副县长分管领域工作被通报后的表态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上午,收到市督查室《关于2025年上半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通报》,其中涉及我县分管领域的3项工作被点名指出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滞后2个月、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存在“重修轻养”现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覆盖率未达半年目标。拿到通报的那一刻,我坐在办公室里反复翻看材料,指尖划过每一行问题描述,心里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这些问题,既是对具体工作的“亮红灯”,更是对我个人履职的“敲警钟”。作为分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民政工作的副县长,我深知,通报背后不是简单的“数字落后”,而是群众期盼的“落实落空”,是发展机遇的“擦肩而过”,更是我们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出的“不合格答卷”。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以“三个直面”为切口,和大家掏掏心窝子、亮亮态度、表表态,既是自我检讨,也是动员部署。

一、直面通报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认清“痛点”所在

通报中的每一个问题,我都第一时间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分管领域台账逐条核对,发现看似“具体”的问题,实则是长期积累的“顽疾”。

先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我县承担了12万亩建设任务,占全市总量的1/5,本应成为“示范田”“样板田”。但通报指出,截至6月底,仅完成5.2万亩,滞后2个月。问题出在哪?我带着农业农村局同志跑了7个乡镇、11个项目点,发现部分乡镇存在“重申报轻实施”倾向:比如XX镇把项目资金挪作临时灌溉设施维修,导致核心区土地平整工程拖延;XX乡因前期土地流转矛盾未及时化解,机械进场延迟;还有个别村“两委”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把“群众的事”当成“政府的事”,宣传动员不到位,群众配合度低。更让我愧疚的是,我在3月份的项目推进会上,只强调了“时间节点”,没深入调研“堵点难点”,对乡镇反映的“取土区协调难”“施工队资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仅作了一般性要求,没有跟踪督办,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再看农村公路提质工程。通报提到“部分路段出现路面破损、排水不畅,养护记录缺失”。这个问题,我去年就曾在县长办公会上强调过“建管并重”,但今年仍出现反弹。前几天我去XX村调研,看到刚修好的村道边沟堵塞,村民指着积水说:“修的时候轰轰烈烈,用起来稀里哗啦。”深入一查,原来是施工方未按设计要求铺设排水管网,监理单位验收时“走过场”;而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竟把养护经费挪用了20%,用来支付临时人员工资。这反映出我们在工程监管上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有的同志认为“农村路标准低,差不多就行”,对施工环节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把“养路”当成了“应付检查”,平时没人管,检查时才突击填坑、扫路面。这种“重建轻养”的思维,本质上是对群众出行安全的不负责。

最后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问题。通报指出,我县应建成的1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仅8个投入运营,且存在“服务内容单一、老人参与度低”的问题。上周三,我去了XX社区养老中心,看到活动室里摆着崭新的健身器材,却落满灰尘;日间照料区只有一张空床,工作人员说“老人嫌收费贵,来的人少”。这让我想起年初调研时,有位社区书记跟我说:“养老中心要活起来,得先摸准老人需求。”但我们的干部呢?有的满足于“完成建设任务”,对后续运营的“资金从哪来、人员怎么招、服务怎么做”缺乏系统谋划;有的把“运营覆盖率”简单等同于“挂牌率”,甚至出现“建而不用、用而低效”的现象。更讽刺的是,我分管的民政局,竟在季度例会上只通报“建设进度”,没分析“运营瓶颈”,导致问题越攒越多。 这些问题,表面看是“进度慢了、质量差了、效果虚了”,根子上是我们抓工作的“作风松了、责任散了、担当弱了”。作为分管领导,我没有把“一岗双责”扛实,没有把“严管厚爱”做到位,必须刀刃向内、深挖根源。

二、深剖问题根源,以自我革命的清醒找准“病灶”所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