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福利中心2025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效益

(一)孤、老、残、幼收养工作全面覆盖,政策落实落细

本年度,我单位全力承担全市孤、老、残、幼等人员的收养重任,全方位落实孤儿政策。积极配合儿童福利股,对收养儿童开展深入细致的核查工作,工作人员深入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场景,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与孩子们建立起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桥梁,积极引导他们弘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他们以乐观、坚韧的态度直面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真切地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为这些孩子营造了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健康、自信地成长,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权益,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筑牢了根基。

(二)保障服务优化升级,养老与儿童养育成效显著

在为社会上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生活和医疗保障服务方面,我单位持续发力。儿童养育与医疗工作稳步推进,不断优化提质、创新转型,实行精细化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依据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同时,督促寄养家庭和福利机构严格保障孩子的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确保孩子们在成长关键期得到充分的滋养与呵护。养老工作方面,我单位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优先满足特困供养人员的需求,按照上级指示文件要求,一丝不苟地落实、积极配合,全力做好养老服务真抓实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为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老年群体安享幸福晚年,也为社会福利事业添砖加瓦。

(三)未成年人救助与庇护工作扎实开展,关爱温暖童心

针对流浪儿童、受侵害儿童以及无监护的未成年人,我单位积极履行救助和庇护职责。扎实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儿童家庭、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调查,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深入每一个家庭、学校,全面、完整地据实登记信息,确保无遗漏、无差错。在重要节假日和特殊情况下,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生活物资、学习用品等,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社会的未来保驾护航。

(四)自费有偿代养业务稳步拓展,养老福利事业赢得认可

我单位高度重视养老福利事业的拓展与深化,以康乐年华养老集团为坚实依托,精准把握“抓、放、管、服”四个关键要点。始终坚持养老属性不动摇,严格依法合规运营,依法依规进行监管,确保养老服务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凭借专业、贴心的服务,我单位在自费有偿收养老人的代养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为养老福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养老选择,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二、工作亮点与创新举措

(一)服务模式创新,打造个性化关怀体系

在服务过程中,我单位大胆创新服务模式,摒弃传统“一刀切”的服务方式,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关怀方案。例如,为孤残儿童设立专项成长基金,用于支持他们的特殊教育、康复治疗等个性化需求;为老年人打造专属的“银龄课堂”,开设书法、绘画、手工等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追求,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能感受到贴心、精准的关怀,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跨部门协作强化,凝聚服务合力

积极加强与民政、教育、医疗、公安等多部门的沟通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强大服务合力。与教育部门联合,为孤残儿童提供教育资助与特殊教育资源,确保他们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与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治服务;与公安部门协同,加强对流浪儿童、受侵害儿童的救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跨部门协作,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让关爱无死角、服务无盲区。

(三)智慧养老引入,提升服务效能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为养老服务赋能。在养老机构内安装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医护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并进行处理,有效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老年人与家属的远程视频通话系统,方便家属随时随地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增进亲情互动;开发养老服务APP,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信息查询与预约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与质量,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专业人才短缺,制约服务质量提升

随着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与专业化,我单位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儿童康复治疗、老年护理、社会工作等专业领域,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且流动性较大,导致部分服务环节的专业性与精准性难以持续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孤残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难以满足每一个孩子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需求,影响了康复效果;在养老服务中,专业护理人员的不足,使得部分老年人的精细化护理服务难以全面落实,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与健康保障。

(二)资金投入有限,设施设备更新滞后

尽管我单位在保障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服务对象数量不断增加、服务标准持续提高,现有资金仍显得捉襟见肘。有限的资金投入使得部分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滞后,难以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需求。例如,部分养老机构的适老化设施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儿童养育区域的游乐设施老旧,无法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医疗设备相对陈旧,影响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精准度与效率,不利于服务对象的健康保障与生活质量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社会认知度不足,服务资源拓展受限

社会对社会福利中心的认知度与关注度仍有待提高,部分群众对社会福利中心的服务内容、服务宗旨以及服务成效缺乏深入了解,导致社会资源引入受限。在自费有偿代养业务拓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对养老福利事业的偏见与误解,使得一些潜在客户望而却步,影响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在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资源整合方面,由于社会认知度不足,难以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参与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资源的拓展与优化配置,不利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改进措施与未来展望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专业性

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加大专业人才招聘力度,通过提高薪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投身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加强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定期组织在职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课程,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建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专业人才给予表彰与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人才队伍,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优化设施设备配置

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与专项补贴,同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通过开展慈善募捐、申请社会福利基金、争取企业赞助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重点用于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与优化升级,完善养老机构的适老化设施,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康复器材,改善儿童养育环境,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医疗条件,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社会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展服务资源渠道

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方案,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社会福利中心的服务宗旨、服务成效以及服务对象的感人故事,提升社会认知度与关注度。在自费有偿代养业务方面,通过举办养老体验活动、开展社区宣传推广、建立养老服务品牌等方式,消除社会偏见,吸引更多客户;积极搭建社会资源整合平台,加强与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的沟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为社会福利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服务资源的多元化拓展与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市社会福利中心在服务各类特殊群体、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力保障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为加快推进我市社会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贴心、温暖的社会福利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