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排,现将2025年上半年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党建+工作机制”提振组织活力。 一是强化党建责任传导。坚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指导各党组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400余次、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53次。按程序择优发展党员10名,完成4个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坚持把基层党建融入中心工作各环节、全链条,党政班子成员领衔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在乡村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考评、年交卷”全周期闭环管理,形成乡村干部“比、学、拼”浓厚氛围。实施青年干部理论学习提升工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0余次,我乡青年党员参与的微党课获全省一等奖。二是将支部建在工程项目上。将乡、村重点工程列入书记项目定期调度并组建临时党支部,成立服务协调、就业帮扶、问题处置等工作专班,把项目现场当赛场,天龙隧道、S340高山流水风景廊道等一批具有牵动性的重大工程顺利通车,期盼多年的**河景区建成并即将运营,**从天柱山的“后花园”走上了旅游发展的“大舞台”。三是强化巡察整改工作实效。对巡察反馈我乡42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39条,开展基层减负等专项治理9个,制定完善制度24项,收缴违规违纪款144262元,挽回经济损失189038元;开展批评教育、约谈76人次,党纪政纪处分5人、第一种形态处理19人。
(二)“党建+产业振兴”汇聚发展合力。 按照支部引领、书记带头、村企合作模式,倾力打造“一廊(皖水生态经济走廊)、一核(中心集镇产业集聚区)、两翼(万涧精品民宿板块、湖田康养休闲板块)”三产融合板块,实现经济发展“整乡推进”。2025年上半年,村级经营性收益达到了453.8万元,村均50.4万元。湖田“四宜”村镇项目及其附属工程均纳入EPCO招标,占地100余亩的湖田“皖水山舍”康养综合体已初具规模。万涧村党支部依托中国传统古村落的金字招牌,打造了旧你最好、四知园、云水涧等一批中高端民宿,沉睡已久的传统建筑焕发出蓬勃生机。积极探索“党建共建、跨村联建”发展模式,加强非公支部建设,推动资源集成、资金集聚。打造了集观光、体验、研学为一体的目前安庆市内最大的鳗鱼生态养殖基地;建成“皖城山水”纯净水厂,预计村集体增收100万元;龙湾三产融合中心整合全市7大类58种地标性优质农副产品,成为“Hi潜山”品牌策划地和网红打卡点。
(三)“党建+乡村治理”激活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强引领。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全体党员专题学习70余次,开展研讨20余场次,依托“三会一课”、党员大课堂等培训农村党员474人次。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督促58名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并参加组织生活。深入推进组织制度落实,对“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制度明确要求,组织老党员过“政治生日”、新党员集体宣誓等活动20余次,进一步强化初心使命教育。二是抓实意识形态重传导。及时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引导,在主流媒体刊登稿件263篇,安庆市级以上采用20篇,“学习强国”平台登稿9篇,中国网登稿1篇,市级微信公众号发稿12篇,协助拍摄新闻素材26条。积极发挥党员在网络空间的先锋模范作用,妥善处理网上敏感视频21起,全年未发生网络舆情事件。三是聚焦乡村善治求实效。坚持矛盾纠纷月排查制度,排查矛盾纠纷113起、化解113起,办结网上来信来访7起,线下接待群众60余人次,化解信访积案3起。充分发挥村级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群体作用,“萤萤之光爱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案例登上《人民日报》并获安徽省文明实践项目优胜奖。万涧村号召70余名妇女代表,组成“涧行者乡村服务发展中心”,在妇女发展、儿童教育、农村养老等领域开展公益活动200余场次,乡村治理特色做法在潜山全市推广。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对2024年度抓党建述职指出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得不实、村级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度不大等3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毕,并长期坚持。虽然一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 在推动党建责任落实上约束力度不够,个别村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开展方面,与其他党组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相对薄弱,影响了全乡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如巡察指出,我乡58名流动党员未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长期脱离党组织。
(二)党员队伍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一些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动参与的情况,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不够主动,尤其在面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时,部分党员的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还需进一步强化。如,在2025年年初冻雨灾害中,普通党员参与救灾积极性不高,仅在家或附近党员参与到救灾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
(三)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建工作在方式方法、活动载体等方面创新不够,习惯于按部就班,对一些新领域、新行业的党建工作探索不够深入,导致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实效性有待增强。如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够、党建带群建力度不够等问题。
(一)党建工作保障机制还需完善。 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经费紧张、待遇偏低、业务繁杂等问题,集体经济发展不快,影响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少数村缺乏产业带动,主要依靠固定资产出租、资源发包、投资入股等方式增收,自主“造血”功能不足,少数村干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有等靠要思想。
认真反思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我作为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压力传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没有真正把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二是教育管理不够精准。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党员参与热情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三是创新意识不够强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依赖于前期从事组织工作的经验办法,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新事物、新趋势的敏感度不够,不敢大胆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载体,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四是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虽然建立了一系列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走过场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地督促整改,导致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不强。
三、下一步思路举措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均衡发展。 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基层党组织,制定差异化的党建工作指导方案,根据其特点和实际需求,在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薄弱党组织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实现全乡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共进。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先进党组织与后进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明确帮扶责任和目标,通过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共享党建资源等方式,促进后进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改进教育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继续推行“党建+重点项目建设”,抓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激发乡村党员干部参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的积极性。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采用案例分析、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开展优秀党员评选表彰、设立党员先锋岗、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救助等方式,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
(三)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 探索党建工作新领域,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开展形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拓展党建工作新空间。结合我乡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挖掘党建工作特色亮点,打造党建工作品牌,通过品牌创建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品牌效应带动整体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四)完善保障机制,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基层党组织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确保党建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制定合理的村干薪酬待遇标准,落实集体经济激励政策,增强村干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