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司法局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二十 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党建引领、法治为民”主线,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聚焦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一)深化理论武装,夯实信仰之基。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集中学习 12 次,专题研讨 4 次,重点研读《党的 二十 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教材,确保理论 学习全 覆盖、无死角。开展“法治微课堂”活动,由党员骨干 领学解读 《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制作“党史法治故事”短视频 6 期,累计播放量超 5 万次。组织“学思 践 悟 二十 大”知识竞赛, 22 名党员参与角逐,评选“学习标兵” 3 名,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二)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方向之舵。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向党委汇报工作 6 次,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开展“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赠送政治贺卡等形式,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
二、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党建活力
(一)规范组织生活,提升组织力。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召开支委会 6 次、党员大会 4 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6 次,组织生活参与率达 100 %。启动“法治先锋·司法为民”党建品牌建设,设计品牌 LOGO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党建+法治宣传”“党建+法律服务”等 5 项重点任务。运用“党建云”平台,实现党员积分管理、组织生活 记录线 上化,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二)严格党员管理,增强凝聚力。 完成 2 名预备党员转正,发展入党积极分子 3 名,储备后备力量 5 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设立“党员示范岗” 8 个,开展“业务标兵”评选, 2 名 党员获 评市级“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 200 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 800 小时。
三、推进从严治党,涵养清风正气
(一)压实廉政责任, 织密监督 网络。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22 份,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排查岗位风险点 15 个,制定防控措施 20 条。开展“廉政家访”活动,与党员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 18 份,构建“单位+家庭”双防线。
(二)深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正风反腐在身边》《零容忍》 3 场,开展“以案为鉴”专题讨论 4 次,撰写心得体会 60 余篇。开展“庸懒散慢”专项整治,整改工作作风问题 3 项,通报典型案例 2 起,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四、服务中心大局,彰 显司法 担当
(一)法治宣传提 质扩面 。 开展“法治进校园”“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 30 余场,覆盖群众 5000 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2 万份。打造“法治直播间”,邀请律师、公证员线上答疑,累计观看量超 10 万人次;创作“法治快板”“法治漫画”等作品 12 部,增强普法趣味性。
(二)法律服务惠民利 企 。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150 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200 万元,案件质量评估合格率达 98 %。调解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纠纷 85 起,调解成功率 95 %,群众满意度达 98 %。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为 10 家重点企业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出具《法治体检报告》 10 份,帮助规避风险 30 项。
(三)特殊人群管理精准有效。 落实“一人 一 策”帮扶机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 3 期,帮助 20 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建立“司法所+村(社区)+家庭”联动帮扶机制,安置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
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 理论学习深度不足。部分党员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解不够透彻,学用结合不够紧密。 二是 党建品牌特色不突出。“法治先锋·司法为民”品牌活动形式单一,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是 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单一。仍以集中学习为主,缺乏互动式、体验式教育载体。 四是 法治服务均衡性不足。偏远乡村法律资源匮乏,群众法治需求满足率较低。
六、 2025 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司法局党支部将以“党建引领提质年”为主线,聚焦“强基础、创品牌、促融合”目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司法行政业务深度融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 二十 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
(一)实施“铸魂赋能”工程,深化理论武装。 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邀请党校教授授课 2 次,组织党员撰写学习心得,开展“金句分享”活动。同时,推行“领导带头学、党员轮流讲”模式,每月安排 1 名党员 领学解读 政策法规,提升学习针对性。积极打造“法治红色驿站”,整合党建书屋、法治文化长廊等资源, 开展“读红色经典、讲法治故事”活动。运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线上知识竞赛,评选“学习达人”。
(二)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组织基础。 深化“法治先锋·司法为民”品牌建设,开展“法治服务直通车”进社区活动,每月定点服务 2 个社区,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推出“党员法治讲堂”,组织党员律师、公证员深入企业、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全年计划开展 20 场。开展“党员先锋岗”季度评选,设立“法治宣传岗”“法律援助岗”等特色岗位,树立先进典型。
(三)实施“清风护航”工程,推进从严治党。 建立“廉政风险动态排查”制度,每季度更新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开展廉政谈话全覆盖。推行“阳光司法”工程,公开法律服务流程、收费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强化警示教育,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并制作“廉政微电影”,以身边案例为原型,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
(四)实施“法治惠民”工程,服务中心大局。 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培养“法律明白人” 50 名,组建乡村法治文艺队 3 支。加强法律援助力度,扩大援助范围,将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实现应援尽援。加强智慧司法建设,上线“法治地图”小程序,整合律师、公证、调解等资源,实现法律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党建+调解”模式,在村(社区)设立“党员调解室”,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2025 年下半年,司法局党支部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党建工作,以“党建红”引领“司法蓝”,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