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4 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一是 农业形势向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69 . 1 万亩,总产量 36 . 3 万吨,增长 3 . 7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占粮食种植面积的 86 . 2 %;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 38 %;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亩均高出 1 亩地。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猪牛羊禽存栏量达到 29 . 1 万头(只),同比增长 3 . 6 %;羊子出栏量 3 . 5 万只,同比增长 10 . 4 %,肉类总产量突破 1 万吨,同比增长 3 . 1 %,牛奶产量突破 1 . 5 万吨,同比增长 11 %。 二是 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蓬勃发展,金溪黄河湿地公园、仓颉小镇获评 3A 级景区,“古称兰 邑 ”、“花海仓颉”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 18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 . 5 亿元;金融业持续向好,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 180 . 9 亿元,贷款余额达 67 . 5 亿元,存贷比达 42 . 9 %;服务业增加值 43 . 5 亿元,增长 3 . 1 %。 三是 工业稳中有进。 嵩基股份 被认定为省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 超威正效 入选省级智能工厂,丰源煤业、鼎龙煤业完成 采矿证 延续,大唐矿业完成资源整合;全年新增 规 上工业企业 5 家, 规 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 %、新开工工业项目 8 个。
(二)重点项目高效推进。一是 项目引建扎实 推进。围绕“六大领域” 20 个重点产业 链实施 项目 70 个,年度计划投资 291 . 4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42 个,总投资 171 . 7 亿元, 17 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8 . 4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95 . 7 %;储备项目 38 个,总投资 119 . 7 亿元,已申报国家 发改委项目 20 个,待国家批复 28 个,已入库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 9 个,到位资金 7 . 6 亿元。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4 次,开工项目 66 个,总投资 280 . 5 亿元。 洛卢 高速顺利通车。 二是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华泰石化成功 IPO 上市,成为全市首家本土上市企业;陕西核桃物流园、宝丽康医疗科技、 致宏钛 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小米产业园、普罗科斯半导体、鸿盛光电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 项目谋划精准务实。聘请省市经济专家开展产业发展研究和规划编制,围绕“六大领域”梳理提出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政策指引,谋划储备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221 个、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 89 个、各类基金项目 89 个,千万元以上项目 490 个。
(三)营商环境不断提优。一是 全面落实政策环境。出台了《洛南县优化营商环境十四条措施》《洛南县稳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制定了《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方案》,设立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和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线下“一个窗口”对外、“一网通办”对内;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累计减免市场主体税费 9 . 24 亿元。 二是 全力优化 政务环境。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局长走流程”活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和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服务 事项网办 率达到 87 %。 三是 着力改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中小 微企业 和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制定下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累计发放贷款 29 . 5 亿元,减免房租 644 万元,减免税费 7423 万元。
(四)城乡建设扩容提质。一是 城市更新全面启动。制定了《洛南县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洛南县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与西安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城市建设更新;开展了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 暨环古城 路周边老旧小区改造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二是 乡村振兴特色彰显。“四个不摘”有效落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村 46 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5 . 65 亿元,实施产业类项目 283 个;苏村、麻坪通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验收,仓颉小镇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7 家(西凤酒厂、佛坪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10 家;新培育家庭农场 24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90 个; 洛卢 高速建成通车,兴商高速、 242 国道改建段、西寺路、古城连接线东段建成通车, 包茂高速 全线贯通。 三是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锦绣大道东延段、古城西路延伸段建成通车, 永乐路市政 道路工程、亲民街北段道路工程基本完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246 公里、桥梁 16 座; 洛灞 路水毁修复工程、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新建污水处理厂 2 座,在建 1 座,污水管网覆盖城镇人口的 75 %以上;城东区域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有序推进。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紧盯“双碳”目标,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度任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空气优良天数 336 天、优良率 93 . 8 %,同比上升 4 . 3 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一断 一 策”要求,县级河湖长巡河 130 余次;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排查整治工作,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 %。 二是 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获评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 5 . 2 万亩,持续巩固秦岭视频综合监测点位优势,大力开展“五乱”问题整治和生态环保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