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业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要熟悉工程业务、财务会计业务、企业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而且,目前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具体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产生这些审计难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审计切入点的把握不准。下面,谈谈如何把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切入点。
一、审计介入时机的把握
建设项目的施工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跟踪审计必须改变常规事后审计的做法,注重审计的时效性。施工作业中,随时可能发现一些问题,随时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纠正,如果对审计中的发现仍按常规程序进行,那么有很多事项就会失去纠正时机,跟踪审计的效果和作用就会减弱。因此,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切入点首先应放在对审计介入时机的把握上,必须就审计发现的问题来找切入点,随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在实际审计中,科学合理地找准审计介入的时机,应遵循“分类切入”原则。大体上讲,分为以下几类:
(一)适用于审计人员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作审计记录的:审计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审计发现后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的问题,以及审计对工作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等。
(二)适用于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单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对其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达成一致。
(三)适用于审计部门出具正式审计文书,包括审计函、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情况,并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报告的: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有倾向性的问题、经审计多次提出屡犯不改的问题,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等问题。
二、跟踪审计重点的把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强调“全过程审计”,但是,在实际审计中,多数审计机关采取的常常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每个分部分项以上的工程、每项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全部参与并审计。这种做法审计重点不突出,工作量大,不仅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施工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滞碍工程。因此,对审计重点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审计中,应从把握跟踪审计重点角度找准审计切入点,把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且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点,规定为必须审计的内容。其它工程内容及管理活动,有关单位和部门可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审计部门则根据审计资源情况和便利条件不定时抽查。这样既可达到审计的目的,又能把对工程的影响降到最 低限度。突出审计重点,既没有遗漏任何审计环节,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审计质量达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