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正之风集体提醒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整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正之风集体提醒谈话会议上的讲话-深度文库
在整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正之风集体提醒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全体干警再提个醒、紧紧弦,深刻认识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正之风的本质危害,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共同营造我们检察院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良好政治生态。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相关纪律规定,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婚丧喜庆本是人之常情,但少数党员干部却借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甚至假借名义敛财,这种行为严重背离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必须坚决予以纠治。下面,我围绕整治这项不正之风,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稳思想之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落实的前提。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清危害、明辨是非,才能行动自觉、落实有力。整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首要的就是解决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问题。

(一)要看清本质,破除“人情往来”的模糊观念。 婚丧喜庆中的不正之风,表面看是风俗习惯,根子上却是对权力的滥用和对纪律的漠视。它绝不是简单的个人私事,更不是可以含糊其辞的“人情往来”。一些同志可能觉得,邀请几个管理服务对象,收点礼金,是人之常情,无伤大雅。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要清醒地看到,这种行为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将正常的人情交往异化为权力寻租的渠道,严重损害公平公正,必须坚决划清界限。它就像一剂温水中缓慢加热的青蛙,开始时感觉不到危险,等意识到问题时,可能已经难以抽身。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能让自己的人情往来被权力所绑架,更不能让所谓的“风俗”成为违纪违法的挡箭牌。

(二)要认清危害,破除“小事一桩”的麻痹思想。 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绝非无关紧要的“小节”。它的危害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一是 直接加重群众负担,败坏朴实节俭的社会风气,这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二是 公然触碰纪律红线,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操办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令禁止的行为。 三是 极易滋生腐败土壤,借机敛财,侵犯国家和集体利益,为更大范围的腐败行为打开缺口。云南通报的李河流、杨文浩等人,正是从违规操办喜庆事宜、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礼金开始, 一 步步滑向严重违纪违法的深渊。这充分说明,“微腐败”也能酿成“大祸害”,我们必须防微杜渐,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三)要守住初心,破除“司空见惯”的从众心理。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地方攀比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有所抬头,有的同志可能觉得“大家都这样”,自己不做反而 显得不合群。这种从众心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政治基因。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缝缝补补穿几十年,他常说:“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作为检察干警,我们肩负着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更应该在弘扬新风正气上走在前、作表率。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奢靡之风,带头 践行 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刀刃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承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

二、划定红线,筑牢行为之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整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必须明确边界、划出红线,让每一位同志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知止知畏 ,存戒惧、守底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