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各位同仁:
非常荣幸能有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我们每年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年终总结报告。这不仅是例行公事,更是一次自我审视、工作复盘和能力提升的宝贵契机。一份出色的年终总结,如同一面光洁的镜鉴,能照见我们一年的得失;如同一份详实的蓝图,能指引我们来年的方向;更如同一份有力的陈词,能展现我们的价值与担当。
今天,我将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与大家一同剖析年终总结的写作精髓,力求让大家不仅“写得完”,更能“写得好”、“写得精”。
第一部分:道——明晰内核,高屋建瓴
“道”是理念,是核心思想。在动笔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为何写”和“写给谁”的问题,这是决定总结基调与方向的根本。
一、 深刻认识总结的“三重境界”
对过去的“答卷”: 这是总结的基本功能。它是对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系统回顾,是向组织、向领导汇报履职情况的正式文本。它需要客观、真实、全面。
对当下的“诊断”: 这是总结的升华功能。它并非简单罗列成绩,更要深入剖析工作中的得失。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在哪里?其背后的根源是何?这需要我们具备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
对未来的“罗盘”: 这是总结的最高价值。通过对过去的复盘和对当下的诊断,我们要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指导未来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为下一年的工作规划提供坚实依据。一份优秀的总结,应该能让阅读者看到未来的潜力和行动的路径。
二、 精准把握角色的“双重定位”
汇报者: 你的首要身份是向领导汇报工作。因此,总结需要体现高度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执行力。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现你如何理解并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如何服务大局。语言风格需庄重、严谨、得体。
实践者: 你的核心身份是工作的亲历者和执行者。总结必须充满“我”的视角和思考。要突出你在各项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产生的独特价值。避免写成部门或科室的流水账,要见人见事见思想。
第二部分:法——谋篇布局,骨架铮铮
“法”是章法,是结构框架。 一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总结,能让阅读者一目了然,迅速抓住重点。传统的“老三段”(工作回顾、存在问题、明年计划)虽稳妥,但若想出彩,需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深化。
建议采用“总-分-总”的立体结构:
开篇: 提纲挈领,高瞻远瞩
年度工作总览: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一年来的核心工作与整体态势。可以引用重要的指导思想、年度工作主题,奠定全文基调。
主要成绩概览: 将全年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成就,用一两句话进行集中展示,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主体: 纵横捭阖,条分缕析
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履职尽责,重点工作求“实”:
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或岗位职责,逐项说明完成情况。
采用“观点+实例+数据”的写法。 例如:“在推动XX项目落地中,我牵头组织了X次协调会,克服了XX困难,最终使项目提前X个月完成,预计将产生XX效益。”让成绩言之有物,扎实可信。
开拓创新,亮点工作求“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