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我们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 治本攻坚 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向好,为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基本情况
2025 年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思想认识、责任体系、制度构建、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运营服务中心作为一线核心部门,在检票引导、安保维稳、环卫保障、设施维护及讲解服务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整体运营的安全、平稳、有序。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高效运行。 始终将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总抓手。强化顶层设计,依据新《安全生产法》中“三管三必须”的核心原则,修订并印发了《 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 第一 责任人职责, 研究解决了景区智慧消防系统升级、古建筑群消防通道改造等一批重大安全问题。压实层级责任,构建了“党工委管委会—部门负责人—岗位员工”的三级责任链条,层层签订《 2025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实现了安全责任全覆盖、无死角。运营服务中心内部进一步细化分工, 检票组 负责入口火种源头管控与游客安全告知,安保组负责全时段巡逻与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环卫维修组负责游览路径安全与设施完好, 讲解组 负责游览过程中的安全提示与风险预警,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责任网络。完善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有效推动了责任的末端落实。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系统性建设逐步规范。 制度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石,着力构建科学完备、实用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结合新业态发展和风险变化,重点组织编制并发布了《 低空旅游项目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对索道、玻璃栈道等高风险项目的运营标准、维护保养、应急处置 作出 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制度修订与时俱进,组织安全管理部门、法律顾问及一线骨干对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修订后的《森林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增强了与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的联 动机制,《旅游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方案》则细化了线上预约、入口管控、节点分流、紧急疏散等全流程管控措施,提升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执行彰显刚性,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的模式,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全年针对检票口火种收缴流程、安保巡逻频次、维修作业许可等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对发现的 违规操作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景区范围内通报批评,确保了制度“长牙带电”。
(三)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提升全员安全素养是治本之策,景区坚持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分层分类精准施训,面向管理层,重点讲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理论知识;面向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复训和技能比武;面向运营服务中心等一线员工,侧重于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游客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内容。 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观摩、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引导全体员工和广大游客“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运营服务中心的讲解员将安全知识融入讲解词,寓教于乐,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意识。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精度与力度显著增强。 隐患是事故的根源,排查治理是防范事故的关键环节,景区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隐患排查整治。排查机制立体多元,建立了运营服务中心一线班组日巡查、各 部门周 排查、景区月度综合检查、节假日专项检查、重要时段领导带队督查的“五位一体”隐患排查机制,引入 第三 方专业 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体检”,重点对电气系统、建筑结构、特种设备等进行深度检测。 所有隐患均建立了详细的台账,明确了隐患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资金来源,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整改闭环扎实有效,对排查出的隐患,坚持“立查立改、限期整改、挂牌督办”相结合 。
(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与实战化水平稳步提升。 有效的应急响应是抵御风险的最后防线,景区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预案体系科学完备,形成了以 《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为总纲,涵盖火灾、防汛、地质灾害、特种设备、食品安全、大客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专项预案的“ 1 + 12 ”应急预案体系,所有预案均按规定向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修订。应急队伍精干高效,整合景区安保、消防、工程、医疗等力量,组建了一支 专职应急救援队,并按区域划分了 应急救援小分队,确保在 5 分钟内能够响应景区内任何地点的突发事件,运营服务中心的安保人员作为应急处突的 第一 响应力量,定期开展体能、技能和战术训练。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中心应急物资库和 区域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了灭火器材、破拆工具、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医疗急救包、帐篷、救生衣等 应急物资,并建立了动态管理和轮换制度,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应急演练贴近实战,坚持“演练即实战”的原则, 模拟了森林火灾引发游客被困的场景,检验了多部门协同作战、跨区域应急救援和现场医疗救护的能力,演练后及时复盘总结,优化了 应急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