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法治之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检察担当

党课讲稿: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法治之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检察担当-深度文库
党课讲稿: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法治之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检察担当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金秋十月,是一个承载着辉煌历史与光荣传统的季节。我们缅怀十月革命的炮声,感念新中国的诞生,心中激荡着继往开来的豪情。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的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法治之魂”。这既是一次对光辉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庄严宣誓。我们要将十月荣光融入血脉,把革命精神化为行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我们 检察人 的政治担当和时代作为。

一、深刻领会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筑牢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想根基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内核,是融入我们民族血脉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是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熊熊火炬。对于检察机关而言,传承红色基因,首要任务就是深刻理解其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红色血脉是检察事业的源头活水。我们的人民检察制度,从江西瑞金这片红色土地上走来,在延安的窑洞里成长,其诞生之初就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它天生就带有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公正严明的政治烙印。回顾那段峥嵘岁月,陕甘宁边区的检察实践,为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红色血脉,是人民检察制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延安精神在检察实践中的集中体现。

以史为鉴,从革命法治实践中汲取智慧。在这里,我想和大家重温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又常学常新的故事——黄克功案件。 1937 年 10 月,革命功臣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了女学生。案件发生后,在党内和军内引发了巨大震动。有人念其战功赫赫,请求赦免。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公开审判,最终判处黄克功死刑。毛泽东同志在给 审判长雷经天 的信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这个案件,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它生动诠释了我们党早期就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彰显了共产党人严于律己、法纪如山的崇高品格。公诉人代表检察 机关莅庭公诉 ,是人民检察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实践探索。这个案件所蕴含的法治精神,正是我们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检察工作自始至终都要坚持政治性与法治性的统一,既要讲政治顾大局,又要坚守法治底线,不因人废法, 不因权破格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办理每一起案件,处理每一个法律问题,具有何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检察工作中的生动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绝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检察履职中。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 对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就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检察工作中的最好传承。在 ** 省,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成功督促修复了多处受损的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和烈士纪念设施,让尘封的红色记忆重新焕发光彩。这不仅仅是保护了几处建筑,更是守护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以法治力量捍卫历史、尊重英烈、教育后人的实际行动。这充分说明,红色基因是活的,它正通过我们的检察工作,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生命,展现出强大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要做红色精神的守护者和弘扬者,用“检察蓝”守护“革命红”,让法治为传承红色基因保驾护航。

二、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支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因此,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对检察机关而言,是须臾不可放松的政治责任,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