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在这个象征着收获与希望的季节里,院党委、院行政班子组织召开这次以 “青春筑梦·杏林花开”为主题的青年职工座谈会,意义非凡。刚才,听了各位青年代表的发言,我深受触动,也倍感振奋。大家围绕医院的发展,结合各自的岗位实际,谈感悟、提建议、话未来,言辞恳切,思考深入,充分展现了 ** 院区青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主人翁的责任担当。大家提出的关于中西医结合专科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创新激励等方面的宝贵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梳理、专题研究、积极采纳、尽快落实。
坐在这里,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面孔,我不由得想起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从 1960 年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成长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几代 ** 中医院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才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基业。而你们,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代。青年是医院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医院的未来,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因此,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深入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 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方位, 二是 我们未来要走向哪里, 三是 作为青年人,大家应该如何作为。
一、认清发展方位,在把握大势中增强历史主动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交汇点。从外部环境看,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历史性机遇。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多元化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既是我们的发展动力,也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从区域发展看, **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出台了《 ** 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 “做优做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这为我们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医院自身看,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医院的综合实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 2024 年底,我们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根据近年发展趋势及合理推演,医院的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开放床位数量稳定在 600 张左右,全院职工总数接近 700 人。我们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年门诊服务人次超过 27 万,年出院患者超过 2 . 3 万人次,各项核心业务指标在全省同级中医院中位居前列。我们的专科特色日益彰显,已建成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在中西医结合诊疗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我们成功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评审,这不仅是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新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 学科建设的 “高峰”还不够多、不够高,缺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龙头学科和领军人才。 二是 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层次临床专家和科研拔尖人才相对短缺,青年人才的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 科研创新的 “引擎”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临床研究能力、成果转化效率与三甲医院的定位还不完全匹配,刚才大家提到的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问题,正切中了要害。 四是 服务的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与“势”,就是要既看到光明前景,坚定发展信心,又直面问题挑战,保持清醒头脑。医院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如何在新一轮的区域医疗中心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如何将“三甲”的牌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涵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全院干部职工必须共同思考和回答的“时代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