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秋意正浓,室内暖意融融。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再次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灯下展卷,逐字逐句地研读,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仍在耳畔回响,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博大情怀与殷切期望,如同一股强大的暖流,不仅温暖了我的心田,更激荡起我作为一名基层妇女工作者的无限思索与澎湃力量。
这篇讲话,是一份跨越时空、连接全球的宏伟宣言。当总书记回顾并肯定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三十年来全球妇女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时,我的内心充满了与有荣焉的自豪感。这三十年,是人类历史上妇女地位变化最深刻的时期之一,全球亿万女性的命运因共同的努力而改变,平等的阳光照进了更多曾被遗忘的角落。然而,当听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全球仍有超过六亿的姐妹生活在战乱与冲突的阴影下,约十分之一的妇女和女童深陷极端贫困的泥沼,性别不平等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时,我的心情又变得无比沉重。 公↑文思☆享文▲库创作文章
这种自豪与沉重交织的复杂感受,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光明与阴霾同在。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妇女工作的党员干部,我不能只沉浸于宏观成就的喜悦,更要直面微观现实的骨感。总书记的讲话,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了我国妇女事业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也映照出我们基层工作者肩上那份沉甸甸的、从未减轻的责任。它警醒我,推动妇女全面发展,实现性别平等,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遥远空泛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在XX县这片土地上,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一步一个的脚印去丈量、去实现的伟大事业。
细细品味讲话中关于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成就的部分,每一项数据都令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我国已经构建起包含一百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这意味着女性的权利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坚实保障;近七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数字,它背后是无数女性摆脱贫困、掌握命运的鲜活故事,是她们家庭地位、社会价值的显著提升;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比例达到50.76%,这个数字生动地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优秀的女性人才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