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如同一座思想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捧读这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经典著作,我深感其分量之重、内涵之丰。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学习,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淬炼。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我反复研读、深入思考,结合自身岗位与成长经历,对“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学了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一、深刻领悟时代召唤,回答“为什么要学”
学习的动力源于对价值的认知。起初,我将学习第五卷看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认识到,这远非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首先,这是一座蕴含真理力量的思想富矿。 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思想的高度。第五卷生动记录了党的二十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从容应对的伟大实践。它并非零散的讲话汇编,而是一个内容上相互贯通、思想上不断深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坚定文化自信……书中的每一个专题,都闪耀着理论创新的光芒,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高瞻远瞩的论述,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坐标系”让我能够跳出日常工作的琐碎,从更高的站位去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辨明前进的方向。
其次,这是一把指导现实工作的“实践钥匙”。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第五卷不仅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书中蕴含的系统观念、战略眼光、历史思维和为民情怀,为我们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过去,我在处理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性工作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容易陷入“文来文往”的窠臼。通过学习,我领悟到,必须运用系统观念去审视问题,从全局出发,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和工作的突破口。例如,在参与协调处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矛盾时,我尝试 运用书 中学到的群众工作方法,不再是简单地“上传下达”,而是沉下心来,倾听各楼层居民的真实想法,理解高层住户的迫切与低层住户的顾虑。虽然过程曲折,但最终促成多方和解,让我切实体会到科学理论带来的“定海神针”般的力量。
最后,这是一座淬炼党性修养的精神熔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第五卷开篇即论“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结尾展望强国建设的壮美画卷,全书 贯通着 历 史、现实与未来。这种深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书中处处洋溢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子情怀时刻提醒着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像一面镜子,让我时常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看是否站稳了人民立场,是否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自我革命,让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