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公司后勤工会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在2025年公司后勤工会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深度文库
在2025年公司后勤工会党支部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专题党课。就在一个月前,全国上下刚刚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的岁月流转,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步入耄耋之年,但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那种可歌可泣的精神,不仅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一次次的回望中,愈发显得厚重、清晰和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深刻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不仅仅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号召,更是对我们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共产党员在新时代坐标系中定位自我、明确方向的根本要求。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咱们后勤工会党支部的同志们一起,深入探讨和交流一个话题——在新时代的“战场”上,我们如何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淬炼出属于我们*安居建设者的时代风骨,熔铸出支撑我们事业发展的先锋之魂。

我们不搞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就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四个最朴素的问题,层层递进,谈谈我的理解和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产生一些共鸣。

一、精神丰碑——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与本质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它究竟“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几句漂亮的形容词,而是一座由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所铸就的巍峨丰碑。根据提供的学习材料,我们可以将其内核高度凝练为四个方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完整画像。

其一,爱国情怀是精神基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年代,是什么力量让无数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们——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将领,还是田间耕作的农夫;无论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能够抛弃党派之见、阶层之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同一场救亡图存的洪流中?是爱国。这种爱,不是对某个政权、某个党派的狭隘忠诚,而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血脉相连的同胞、对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最深沉、最炽热的眷恋。正是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觉醒,才使得一盘散沙的近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团结起来。《大公报》当年的评论一针见血:“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为什么?因为大家坚信,牺牲自己,是为了换取子孙万代的独立自由。这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是驱动一切行动的原始动力。

其二,民族气节是精神脊梁。 面对当时在装备、国力上远超我们的日本侵略者,投降、妥协的声音从未断绝,“亡国论”一度甚嚣尘上。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用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从杨靖宇将军腹中只有草根树皮的壮烈牺牲,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降的纵身一跃;从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我们是中国人,死也不能玷污祖国”的最后呐喊,到“八百壮士”孤军守土的决绝。他们所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铮铮铁骨。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挺直了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不曾弯曲的脊梁,宣告了任何外来强权都无法征服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其三,英雄气概是精神锋芒。 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必须通过行动展现其力量。抗战精神的锋芒,就体现在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上。这种气概,体现在正面战场上的无数次惨烈会战,国民党爱国将士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铁蹄洪流,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虽败犹荣,极大地消耗了敌人。更体现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我们创造性地开展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化作侵略者无法逾越的死亡陷阱。这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和勇气,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

其四,必胜信念是精神航灯。 14年抗战,何其漫长,何其艰苦。支撑着无数先辈在暗夜中前行的,正是那份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就是这盏航灯最耀眼的光芒。它科学地驳斥了“速胜论”的盲目乐观和“亡国论”的悲观投降,为全民族指明了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这种信念,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源于对人民群众磅礴伟力的无限信赖,源于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人间正道的坚定执着。正是这份信念,让中华民族在一次次挫败中重新站起,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同志们,搞清楚了抗战精神“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分量。它不是遥远的历史故事,而是一种融入了我们民族血脉的强大精神基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