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5年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深度文库
在2025年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传达学习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我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研究部署下一步的贯彻落实工作。刚才,我们已经全文传达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讲话。在全县上下奋力冲刺年度目标、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节点,市委主要领导亲临我县一线,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我们精准“把脉会诊”,为我们加油鼓劲,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县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也饱含了对我们全体干部队伍的殷切期望与深厚感情。这次调研指导,为我们厘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讲话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并将其不折不扣地转化为推动*县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考,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七个下功夫”明确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在“吃透摸清县情”上再下功夫,以前瞻视野和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市委主要领导把“吃透摸清县情”放在首位,这既是对我们工作方法的要求,更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检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把县情家底摸得更清、把优势潜力看得更透、把短板弱项找得更准,我们的决策才能更加科学,发展路径才能更加精准。

首先,要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县情“大调研、大起底”。 当前,国家和省、市层面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必须主动对接、同频共振。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围绕各自领域,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1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20%的较快增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我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约为21.4:27.5:51.1,虽然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但农业基础仍需夯实,工业体量偏小、产业链条偏短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还存在诸多历史欠账和现实短板。这次规划编制,绝不能停留在办公室里翻材料、抄数据,而是要真正沉下去,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倾听民声,把产业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的断点、民生服务的痛点、生态治理的难点一一摸排清楚,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科学编制规划提供最扎实的一手资料。

其次,要以项目化思维谋划长远,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地,而项目是规划落地的核心载体。在编制“十五五”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初步设想,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推动三大标志性工程:一是“*县环城高速公路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旨在彻底打通县域交通外循环,提升我县作为区域交通节点的战略地位;二是“*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通过水系连通、岸线整治、水源涵养等系列措施,打造一条贯穿全县的生态绿廊和经济走廊;三是“*县数字经济产业园”,预计投资20亿元,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各分管领导、各部门要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对这些重大项目进行深入论证,明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和预期效益,力争将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大盘子”,为*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积蓄磅礴力量。

再者,要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而必须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符合县情实际的新路径、新模式。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力发展“互联网 + 农业”,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服务业领域,结合我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提升服务业的品质和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对在创新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最后,要以开放合作姿态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孤立发展。我们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县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同类地区的合作交流,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市场开拓等活动,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展会、论坛等平台,宣传推介我县的投资环境和优势产业,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兴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再下功夫,以“五大振兴”为统领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农业农村工作是县域经济的根基。市委主要领导对我县的乡村振兴工作寄予厚望。我们必须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协同发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要抓牢产业振兴这个核心。 产业兴则乡村兴。要立足我县资源禀赋,持续做大做强苹果、中药材、草畜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平台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正值秋收关键期,各乡镇要组织力量,抢时抓效,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精心做好秋播秋种和经济作物田间管理,为明年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抓实乡村建设这个关键。 要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三清一改”,让干净整洁成为乡村的底色。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创建,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认真做好迎接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梳理、查漏补缺,确保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三要激活文化、人才、组织这三大内生动力。 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县优秀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以文化人,淳化民风。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施“乡贤回归”“青雁还巢”工程,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返乡创业。要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在“抓好县城建设”上再下功夫,以功能品质双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