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诉源治理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市诉源治理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深度文库
关于市诉源治理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各镇、街道、湿地保护与发展事务中心,市直委员活动组,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工商联:

  抓好诉源治理工作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深入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根据今年年初政协工作的安排,市政协社法委及部分政协委员下沉到市法院立案庭、速裁庭、民二庭和草尾法庭、南大法庭、泗湖山法庭,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交流等方式,对我市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XX市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诉源治理新模式,探索形成以诉源预防为先导、非诉解纷在前端、司法裁判为终局的诉源治理体系,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2022年,市人民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数下降6.9%、诉前纠纷化解率上升86.8%、万人成讼率持续优化,以诉源治理之“优”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进”,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可信。

(一) 共建共治,构建党委领导诉源治理新路径

  诉源治理是系统性、全局性工程,不是“法院一家的事”,一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形成合力。

  党建引领“一盘棋”格局。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矛调中心,承担起引导、分流、保障和监督主体的职责,推行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联系会议制度,由法院主导转变成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多措并举,促使本地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部门及相关机构紧密结合,从而将各参与主体“各自为战”走向集约管理,畅通信息交互,优化资源配置。在各单位紧密配合下,市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45个信访案件,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家事纠纷案件,特别潜在人身伤害性风险案件,提前向各分管单位预警,将风险前端化解、多元分流化解,实现家事民事案件零恶性事件发生。对批量性案件区分常态化与非常态化,在合法性的前提下,保持裁决“同案同判”的横向平衡和纵向延续。

  融合互促“一体化”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需要实现由解纷力量的“物理融合”到解纷效果的“化学反应”。市人民法院推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六项职能成建制入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人民法庭与乡镇矛盾调解中心一体共融、网格法官下沉村社社会治理工作站,打造“法院+商会”、“法院+金融”“法院+”等多个诉源治理平台,设立多行业诉源治理工作站。今年3月,XX市人民法院驻工商银行诉源治理工作站成立,现场即调解一起涉案额达299万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将金融类纠纷化解在萌芽,过滤在诉前,解决在前段,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省时便捷的纠纷处理渠道。

(二)诉调衔接,健全“一站式”诉源治理新机制

  市人民法院建立“一站式”诉调衔接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多元融合、就地就近的解纷服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