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镇村(社区)后备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镇村(社区)后备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度文库
在2025年镇村(社区)后备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 今天,我们在这金秋九月的丰收时节,召开 ** 镇村(社区)后备人才培养座谈会。首先,我代表 ** 县委、镇党委,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青年才俊表示热烈的欢迎 ! 向精心组织本次座谈会的镇人大主席团以及为全镇人才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

刚才,听了各位后备人才的自我介绍和交流发言,我深受触动,也倍感振奋。大家有的精通现代农业技术,有的擅长组织协调与群众工作,有的对基层治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蓬勃的活力、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扎根基层的决心。这充分说明,我们 ** 镇的发展后继有人,我们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希望。镇人大主席团牵头组织这次会议,为 党委、政府 和青年人才之间搭建了一个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的宝贵平台,这既是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我们着眼长远、固本强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关键举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其中的重要篇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乡村人才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 二、三产业 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为人才兴乡提供了根本遵循。备受关注的《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也再次强调,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机制,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省委、市委也相继出台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具体到我们 ** 县,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实施 “归雁计划”,鼓励和吸引更多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返乡下乡,投身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县人大也始终把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作为履职重点,通过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有力推动了各项涉农惠才政策落地见效。可以说,一个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成就人才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一片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正在大家面前铺展开来。

作为村(社区)的后备力量,大家是推动这些宏伟蓝图和政策举措在基层落地生根的 “金种子”和“生力军”。组织上把大家选拔出来,作为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这既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刚才, ** 镇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大家提出了 “五个要”的殷切希望,讲得非常具体、非常深刻,我完全赞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基层组织的架构职能和后备人才“为用而备、备而能用、备用结合”的使用原则,我再向大家 提出 四点希望和要求,与各位青年朋友共勉。

第一,要常怀感恩之心,筑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大家能够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进入组织的培养视线,首先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国家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要感恩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党和人民为大家的成长进步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最后更要感恩家乡的父老乡亲,是这片水土养育了我们,是他们的期盼和支持,构成了我们干事创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怀揣感恩之心,最终要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上。我们要始终牢记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村(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无论是化解邻里纠纷,还是推动产业发展;无论是落实惠民政策,还是改善人居环境,核心都是群众的利益。大家要像 ** 镇长所说的那样,始终怀揣一颗 “公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要主动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感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