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深度文库
在2025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全省民政领域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前期工作,精准分析当前形势,聚焦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刚才,部分县市区的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各位分管的同志也对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旨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聚焦改革攻坚,在殡葬服务体系重构上展现新作为

殡葬服务是重要的民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当前,我市殡葬领域的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推动殡葬事业回归公益属性,满足人民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

第一,坚定不移,全面完成殡仪馆“民转公”改革。 将殡仪馆由市场化运营转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服务,是正本清源、回应民声的重大决策。这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市本级的殡仪馆交接工作已在去年取得了关键进展,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的殡葬业务和相关资产已于2024年4月30日正式划转至市属国有企业XX集团下属的XX公司进行运营这为全市的改革树立了标杆。各县市区要加快步伐,参照市级模式,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民转公”的实质性转变。在推进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核心环节:一是资产划转必须规范有序。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划转和处置,程序极其严格,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流程,首先要由单位提出申请,并附上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相关决议文件。在资产清查阶段,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产评估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评估评估机构的选择要符合资质、业绩和信誉等多重标准。评估报告完成后,需按程序报国资或财政部门核准确认。整个处置过程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要时可通过产权交易机构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方式进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贱卖。二是人员安置必须稳妥周到。改革不仅是资产的转移,更是人心的稳定。对于原有的事业编制人员,要严格按照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进行安置。可以参考我市其他领域公办机构改革中“到龄退休一批、妥善安置一批”的成功经验,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保障其编制和待遇,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要严格遵循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操作规程,做好核编、工资审批等衔接工作。对于聘用人员,也要依法依规处理好劳动关系,做到平稳过渡。划转后,原殡葬事业服务中心仍保留部分事业编制,需明确其新的职能定位,确保持续履行好政府赋予的行业监管与服务职责。

第二,坚定不移,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的移风易俗工作。 “民转公”改革的实施,为我们引导社会风气、推动殡葬习俗的变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公办公营的殡仪服务机构,作为行业的标杆和示范,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坚决抵制和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旧的丧葬陋习。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和起点,大力倡导并广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符合现代文明理念的殡葬方式。同时,还需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渠道,广泛宣传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新时代的文明风尚,使这些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将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之中,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让文明殡葬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还需加大对违规土葬、乱埋乱葬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采取标本兼治的策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文明、节俭、环保的殡葬新风尚,推动殡葬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优化殡葬服务供给结构。 在完成“民转公”改革和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殡葬需求。一方面,要加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人口分布、地域特点等因素,合理规划殡仪馆、公墓等殡葬设施布局,提升设施档次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丰富殡葬服务内容,除了传统的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服务外,还要拓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殡葬服务,如提供定制化的悼念仪式、心理疏导等,让群众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要加强殡葬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紧扣智慧赋能,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