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5年防汛减灾工作的情况报告

XX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5年防汛减灾工作的情况报告-深度文库
XX市应急管理局关于2025年防汛减灾工作的情况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2025年汛期以来,我市面临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根据气象部门监测,本年度降水呈现“点多面少,北多南少”的非典型分布特征,局部地区短时强降雨频发,防汛减灾工作任务艰巨。为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总要求,我市应急管理部门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统筹推进各项防汛减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责任体系,构筑坚实防线

防汛减灾工作的核心在于责任落实。我市严格执行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构建并深化了“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四级包联责任体系。该体系将防汛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确保压力能够有效传导至基层的“神经末梢”。在组织架构上,明确了乡镇主要负责人、水库“三个责任人”以及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等关键岗位必须在汛期全程在岗履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包括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均明确了自身职责边界和协同任务,通过制度化的流程形成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责任闭环,确保了每一项防汛工作有人抓、每一个关键环节有人管,从根本上杜绝了责任悬空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二、深化监测预警,把握防汛主动权

精准的监测预警是赢得防汛工作主动权的关键。我市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持续完善“叫应”与“反馈”相结合的闭环工作机制。预警信息的发布不拘泥于单一渠道,而是综合运用《提示函》、手机短信、乡村大喇叭、应急广播以及微信工作群等多种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手段,力求将预警信息直达村、户,有效贯通“最后一公里”。

在实践中,预警阈值得到了严格执行。对于日均降雨量超过50毫米或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的重点区域,市、县两级防指会第一时间启动“叫应”程序,“叫醒”相关责任人,确保其对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觉。例如,根据气象监测,2025年8月7日07时至8日07时,我市XX县XX乡录得24小时内35.2毫米的降水量,5时至6时的最大小时降水量达到15.1毫米虽未触及最高预警阈值,但相关机制已确保基层责任人处于待命状态。此外,年初的数据也显示了降雨的异常性,2025年1月1日至3月1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成,这为我们提前研判全年防汛形势的严峻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预警发布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会立即组织联合会商,依据预案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基层单位则同步细化人员转移方案,明确“转移谁、谁组织转移、何时转移、转移至何处以及如何进行安置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在险情来临前,能够果断、提前、彻底地将危险区域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三、强化会商研判,提升决策科学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