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风建设类
1. 作风是“镜子”,照见干部的初心纯度;是“尺子”,量出责任的落实力度;是“鞭子”,抽醒整改的行动速度。
2. 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要常吹思想“除尘风”、常刮行动“落实风”、常扫作风“腐败风”。
3. 转作风要“脱鞋下田”:沾一沾“泥土味”,接一接“群众气”,摸一摸“炕头热”,才能把“官话”变成“家常话”,把“政策纸”变成“民生账”。
4. 作风过硬要“三像”:像“老黄牛”一样实干,像“啄木鸟”一样较真,像“钉子”一样扎实,不做“口号派”,争当“行动派”。
5. 纠治作风顽疾要“三管齐下”:用“显微镜”查细节,用“放大镜”看问题,用“望远镜”谋长效,防“小错”成“大患”,止“苗头”变“倾向”。
二、基层治理类
6. 基层工作要“三带”:带“泥土味”走访,带“汗水味”解题,带“烟火味”服务,才能读懂群众的“心头事”,办好群众的“急难愁”。
7. 基层治理像“织网”:要“织密”网格覆盖,“织牢”责任链条,“织活”多元参与,让“小网格”兜起“大民生”。
8. 乡村振兴要“栽三棵树”:栽“产业树”促增收,栽“生态树”美环境,栽“文化树”润人心,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9. 社区服务要“三做”:做“暖心桥”连民心,做“及时雨”解民忧,做“晴雨表”知民情,把“社区门”变成“群众家”。
10. 基层党建要“扎根”:根扎“田间地头”,根入“群众心窝”,根固“支部堡垒”,让党建从“墙上”走到“地上”,从“文件”落到“实践”。
三、干部担当类
11. 干部担当要“三当”:当“冲锋号”——吹响奋进号角;当“作战图”——明确行动路径;当“责任书”——压实岗位责任。
12. 年轻干部要“三经”:经“风雨”练胆魄,经“锤炼”壮筋骨,经“挫折”长才干,才能从“温室苗”变成“栋梁材”。
13. 敢担当要“三啃”:啃“硬骨头”——破体制障碍,啃“深水区”——解利益纠葛,啃“无人区”——探创新路径。
14. 干部能力要“三补”:补“理论钙”强根基,补“实践课”提本领,补“群众课”增底气,让“软实力”变成“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