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县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青春力量,推动全县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团县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分管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以及部分高校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代表和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刚才,团县委、 * 镇、* 高校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各自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能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青春动力。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底,我县共有注册大学生志愿者 12000 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200 余次,服务时长超过 85 万小时,涵盖了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教育帮扶等多个领域。例如,在 2024 年我县举办的 “ 文化旅游节 ” 期间,来自 高校的 200 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游客引导、秩序维护、文化讲解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达到 5000 余小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游客和主办方的一致好评。
从社会层面来看,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志愿者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热情活力,能够为社区居民、特殊群体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效弥补了公共服务的不足。在 * 街道的 “关爱空巢老人” 项目中,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辖区内 80 余名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情感陪伴、健康监测等服务,累计开展活动 180 余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来看,参与志愿服务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沟通表达技巧。据对我县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 92% 的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让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88% 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志愿服务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是我县打造 “志愿之城” 品牌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是对上级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我县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肯定成绩不足,准确把握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志愿服务项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县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多集中在传统领域,如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等,而在新兴领域如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技术支持、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项目较少。据统计,在 2024 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传统领域占比达到 75%,新兴领域仅占 25%。这导致部分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也限制了大学生专业特长的发挥。例如,* 乡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急需农业技术方面的志愿服务支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是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出台了一些关于志愿服务的扶持政策,但在资金保障、激励机制、培训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资金方面,目前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少量社会捐赠,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求。 2024 年,我县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为 50 万元,仅能覆盖活动基本开销的 60%。激励机制方面,现有的激励措施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如优秀志愿者表彰等,缺乏实质性的物质奖励和升学、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训体系方面,缺乏系统的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是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我县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大多以高校社团和乡镇志愿服务队为主,组织规模较小,管理不够规范,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环节,存在着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例如,在 2024 年开展的 “环保宣传进社区” 活动中,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出现了志愿者分工不明确、宣传资料发放混乱等情况,影响了活动的宣传效果。
四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不强。受学业压力、实习就业等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只能在假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平时参与度较低,导致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据统计,我县大学生志愿者的年均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为 50 小时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70%。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机制,许多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影响了他们的持续参与热情。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