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在深悟新精神中强化担当 在绘就新蓝图中展现作为

研讨发言:在深悟新精神中强化担当 在绘就新蓝图中展现作为-深度文库
研讨发言:在深悟新精神中强化担当 在绘就新蓝图中展现作为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结合部门职责与学习体会,谈三点认识和打算。

一、深悟新思想精髓,锚定人民城市坐标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把准城市发展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要围绕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目标。”这为我们推动城市工作立起了根本价值导向。此次会议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突出强调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战略部署和具体任务的全过程。深刻理解这一核心要义,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自然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每一项具体实践之中。要坚决摒弃“重物轻人”“重形象轻内涵”的错误观念,始终聚焦“人”的需求,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来谋划和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这不仅是政治立场问题,更是发展观、政绩观的根本体现。只有深刻认识到城市一切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工作的方向才不会偏航,奋斗的价值才能真正彰显。

(二)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深化城市转型认知。 会议科学判断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这一论断精准把握了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对我们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过去大规模外延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深刻理解这一历史方位的变化。它意味着我们工作的重心要从传统的“铺摊子”转向“精提升”,从侧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管理转向存量和增量空间的协同优化、效率提升与品质保障并举。这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提升存量空间利用效率、激活城市低效土地价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深入理解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深刻内涵,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倒逼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抓手,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存量与增量、规模与效益的多重关系,推动城市发展走上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轨道。

(三)全面理解整体谋划,强化系统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以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这要求我们在履行自然资源和规划职责时,必须牢固树立“全周期、全要素、全空间”的系统思维。不能就规划论规划、就资源管资源,必须将城市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空间规划编制中,要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性、适配性与韧性,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与安全承载。在要素保障方面,要强调土地、矿产、水、森林、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综合配置与平衡关系,促进各类要素流动畅通、高效协同,确保城市这个生命体的“血脉”畅通、“筋骨”强健、“细胞”活跃。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站在城市生命系统的整体健康和长远利益角度,来审视和决策每一项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生态修复项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落地生根。

二、构建新实践路径,夯实资源要素支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