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年轻干部专题座谈会,主题鲜明、意义深远。主要目的就是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和对照反思,引导大家在新征程上扣好廉洁从政的 “第一粒扣子”。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集中的学习教育会,也是一次严肃的警示提醒会,更是一次集体的谈心谈话会。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一、认清 “高压线”,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 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 ,如春雷破晓,涤荡了风气之弊,凝聚了党心民心。十余年来,作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高压态势之下,顶风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
(一)从全国形势看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与严峻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数据,为我们敲响了作风建设的警钟。 202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纪律规定问题16430起;短短四个月后的5月,这一数字攀升至21843起,增幅超过33%。这组数据清晰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纠治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乡科级及以下干部的问题占比持续高位运行,5月份高达94.3%,这意味着基层已成为作风建设的主战场和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灾区”。基层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作为最基层的执政单元,乡镇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从全国范围看,基层作风问题往往表现为“微腐败”“慢作为”等形式,看似小事却直接啃食群众利益。比如,有的干部在惠民资金发放中优亲厚友,有的在项目审批中推诿扯皮,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群众权益,更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打好基层作风建设的攻坚战。
(二)结合市、镇实际正视作风建设的现实挑战。 审视我们身边的情况,作风建设同样不容乐观。今年第一季度,全市通报查处违反 纪律规定 问题 174起,其中履职尽责方面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占比超过七成。这些问题虽然未直接发生在我们镇,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起案例都是对我们的警示。当前,我镇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重大任务叠加,尤其需要干部队伍展现出过硬的作风和担当精神。从我镇实际工作来看,部分干部中已出现一些苗头性问题:有的在项目推进中“等靠要”,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有的在群众工作中“打太极”,对合理诉求敷衍塞责;还有的在日常管理中“松懒散”,把“差不多”当成工作标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从小隐患演变成大问题。比如,在*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若干部作风不实,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滞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古村落文旅融合项目推进中,若服务意识欠缺,可能影响游客体验、损害镇域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以邻为鉴、警钟长鸣,把作风建设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三)聚焦年轻干部使命担当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在座的年轻干部是 *镇未来发展的“顶梁柱”,你们的作风状态直接决定了全镇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镇正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名镇、高质量*产业强镇、数字化宜居宜业新镇”建设,无论是农业园区的技术升级、文旅项目的品牌打造,还是数字政务的便民服务,都需要年轻干部冲锋在前。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但也容易因经验不足出现作风偏差,比如急于求成导致工作粗糙,或者面对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风上的小问题可能引发大风险。近年来,多地出现年轻干部因作风问题“早节不保”的案例,有的因接受小恩小惠陷入贪腐泥潭,有的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年轻干部的作风建设抓在经常、严在平常。要通过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通过“传帮带”机制提升履职能力,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规范行为边界。希望年轻干部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扎根田间地头,在*古村落保护中传承文化根脉,在数字化转型中勇立潮头,以过硬作风为*镇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