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国庆、中秋两大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今天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进行节前廉政警示教育,重申纪律要求,筑牢思想防线,确保全局干部职工度过一个风清气正、廉洁文明的节日;二是安排部署当前及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压实各方责任,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审计事业安全稳定发展。刚才,相关同志已经传达了上级有关正风肃纪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精神与通报,要求很明确,措施很具体,大家要认真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筑牢思想防线,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节日期间是人情往来的高峰期,也是考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廉洁自律意识的关键节点,更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高风险期。审计机关作为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审计干部作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自身的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因此,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抓好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
首先,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节日反腐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纪律规定已经成为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从近期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通报的案例来看,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一些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花样翻新。这充分说明,反腐倡廉、纠治“四风”的斗争永远在路上。在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节日前夕,反复组织廉政教育和纪律提醒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其目的就在于不断敲响警钟,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全局干部职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节日期间能否守住廉洁底线,不是个人小事、私事,而是检验“四个意识”是否牢固、党性原则是否坚强的“试金石”。
其次,要以身边案例为镜鉴做到警钟长鸣。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发生在本地、本系统的案例,更具冲击力和警示性。近期,我市专门开展了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再看一些被查处的典型案例,比如*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书记、主任*,其违纪违法问题就包括违规修建楼堂馆所、长期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等;还有*区农投公司原副总经理*,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这些曾经的领导干部,如今沦为阶下囚,教训何其深刻!他们无一不是从一顿饭、一份礼、一次“小意思”开始,逐步放松警惕,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这些案例就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纪律的红线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审计干部手握审计监督权,在审计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单位和个人,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更多、更直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案为鉴、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再次,要聚焦审计权力运行守住廉洁底线。 审计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监督权,是公共权力。权力越大,风险越高,被“围猎”的概率也越大。审计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审计项目实施中,要严格遵守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关系审”“人情审”“利益审”。在与被审计单位交往中,要把握好“亲”与“清”的界限,做到交往有度、公私分明,既要热情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又要坚守原则、不拿原则做交易。特别是在当前我市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审计机关更要发挥好监督保障作用。一个廉洁高效的审计环境,本身就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审计人员吃拿卡要,不仅损害了审计机关的形象,更是对营商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全局上下要形成一种共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利用审计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以过硬的作风和专业的素养赢得被审计单位的尊重和人民群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