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专题党课学习。我所要讲的主题,是每一位市场监管干部都必须时刻思考和践行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将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的无畏担当、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融入我们市场监管工作的血脉之中。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一头连着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大局,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冷暖。我们肩负的使命,是维护市场的“公”与“平”,守护消费的“安”与“心”。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新兴业态层出不穷、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高强、敢于亮剑、善作善成的市场监管铁军,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我们践行“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我们每一名同志,都以“想干事”的自觉校准人生航向,以“能干事”的本领夯实履职根基,以“敢干事”的担当破解发展难题,以“干成事”的实效回应人民期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的忠诚与担当。
下面,我将围绕“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这四个方面,与同志们作深入交流。
一、厚植“想干事”的初心自觉,在对党忠诚中筑牢信仰之基
“想干事”,是事业成功的起点,是价值追求的源泉。它回答的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想不想干事”的核心,不在于外部的压力与要求,而在于我们内心深处是否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作为党和人民手中的市场监管卫士,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思想“总开关”问题,把“要我监管”的被动应付,转变为“我要监管”的主动作为。
第一,这种主动作为源于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市场监管工作本质上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业务工作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的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检查、每一次服务,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来审视、谋划和推进工作。当中央强调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当国家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当党委、政府要求优化营商环境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只有将政治忠诚深深镌刻在脑海里、融入血液中,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中保持清醒头脑,在维护市场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安全中找准自身定位,确保市场监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这种主动作为根植于“监管为民”的深厚情怀。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人民监管市场。要时刻牢记,我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为民服务的哨位。要坚决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懈怠思想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官僚主义。看到校园周边的“三无”食品,不能仅仅是下发一张整改通知书了事,而是要主动追根溯源,彻底端掉其生产销售链条;发现网络直播中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苗头,不能等到消费者投诉了才去处理,而是要及时介入、果断查处,将欺诈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巡查中遇到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侥幸,必须第一时间督促使用单位停止运行、立即整改,把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监管责任扛在肩上,才能在日常巡查中多一份细心,在风险排查中多一份敏锐,在处理投诉中多一分耐心,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市场监管的力度与温度。
第三,这种主动作为依托于“专业过硬”的能力素养。 当前市场业态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从直播带货的虚假宣传到跨境电商的质量监管,从预付式消费的维权难题到新兴领域的标准缺失,都对市场监管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主动作为就可能沦为“盲目蛮干”,甚至出现监管偏差、执法失准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能力提升作为履职根基,持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实战技能锤炼。一方面,要构建“常态化学习+精准化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新型业态监管方法、应急处置技能等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授课,组织执法人员参与跨区域联合执法、重大案件查办等实战锻炼,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0余场,覆盖干部职工1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队伍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专业人才库+技术支撑平台”机制,选拔培育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人才200余名,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律顾问团队等外部力量,为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网络交易中的数据造假、平台经济中的垄断苗头,要能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精准溯源;处理跨区域的假冒伪劣案件,要能熟练协调异地监管部门联动处置;回应群众对新消费模式的疑虑,要能以专业知识做好政策解读和风险提示。只有以专业能力为支撑,才能让主动作为更有方向、更有底气、更有成效,真正实现精准监管、科学监管,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