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相关会议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金融安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面对依然猖獗的犯罪势头,容不得丝毫懈怠和半点松劲,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这场持久战、攻坚战。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清醒认识当前斗争的严峻复杂性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协同作战,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大家忠诚履职、整体联动,扎实推进“打防管治建宣”各项措施,打击治理总体质效持续向好,多项重点工作成效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根据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同比下降18.2%,破案率提升至75%,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高达2.3亿元人民币,成功劝阻潜在受害人6.8万余人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参战同志们夜以继日、艰苦奋斗的结果,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反诈一线的全体同志,以及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成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犯罪手段的迭代速度、犯罪链条的专业化程度、犯罪空间的跨境化趋势,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犯罪手法的智能化升级趋势明显。 传统的话术剧本正在被高科技手段所取代。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换脸”“AI拟声”等方式,能够精准模拟特定人物的音容相貌,实施“定制化”诈骗,迷惑性极强,防范难度极大。近期在区发生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分子通过AI技术合成了某企业负责人的视频,在视频会议中直接向财务人员下达转账指令,险些造成上千万元的重大损失。这种新型犯罪手法的出现,对传统的识别防范机制构成了颠覆性挑战。 二是犯罪组织的集团化跨境特征突出。 当前的电信网络诈骗已不再是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集技术开发、引流推广、话术诈骗、洗钱销赃于一体的庞大黑色产业链。大部分犯罪团伙盘踞境外,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差异和监管漏洞,搭建犯罪窝点,对我境内民众疯狂实施诈骗。这种“人员境外、设备境外、资金出境”的作案模式,导致打击抓捕难、调查取证难、追赃挽损难,严重制约了打击成效。 三是涉案资金的转移渠道更趋隐蔽。 随着传统银行卡转账渠道监管的日益严格,犯罪分子开始大规模利用虚拟货币、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虚假交易等新型方式进行洗钱。这些渠道具有匿名性高、交易速度快、资金流向追踪难度大等特点,给资金查控工作带来了巨大障碍。根据分析,今年以来涉虚拟货币的洗钱案件占比已超过30%,成为资金链治理的核心难点。 四是犯罪侵害的对象覆盖全社会各阶层。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画像,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骗局。无论是涉世未深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甚至是防范意识相对较强的公职人员,都可能成为其“围猎”的目标。诈骗类型也从过去的“广撒网”演变为针对财务人员的“精准打击”、针对老年群体的“温情陷阱”、针对单身群体的“杀猪盘”等,呈现出全方位、无差别的侵害态势。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松懈心态,都是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不负责任。必须深刻认识到,反诈工作是一场与犯罪分子比拼智慧、比拼技术、比拼毅力的长期较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